当前位置:
【中国人口报】宁强县医改释放多赢正能量
2019-04-17 14:27
来源: 访问量:
打印

  近年来,陕西省宁强县深入推行医疗管理体制和医保支付方式两项改革,在落实分级诊疗、基金监管、重治轻防等工作中实现突破,形成了基层能力提升、医保基金节约、医务人员收入增加、群众健康获得感增强的多赢局面。

  宁强县深化 “两项改革”。 改革医疗管理体制,全县18个镇及所辖村卫生室由两个县级公立医院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牵头,按照双向选择、自愿结合、合理布局的原则,组建了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行医共体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建立 “结余留用、 超支不补”的利益导向和激励约束机制。宁强县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稳步推进医改各项工作中,实现 “四个突破”。

  宁强县突破体制机制壁垒,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宁强县委、县政府出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及人事、财务、绩效管理等配套文件。进一步落实医共体总院人事自主权,由医共体总院统一调配医共体内医务人员,实现人才流动不受限。各乡镇卫生院为医共体总院的分院,分院院长由医共体总院任免,鼓励医共体总院各科室主任或技术骨干到分院担任主要负责人。分院财务、财产清产核资后统一交由医共体总院管理,实行分开建账、独立核算。各分院设立周转资金,用于日常业务支出,大额资金支出由医共体总院审批。由医共体总院对分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业务流程等进行统一规范,统一安排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业务工作,统一监管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工作开展情况。县医改领导小组和第三方机构对医共体总院及分院发展状况进行考核评估,由医共体总院负责考核乡镇、村两级的机构。考核结果与医共体总院院长、分院院长的工资绩效挂钩。优化绩效分配机制,医共体每年的医疗服务收入在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将收支结余部分的70%用于绩效分配,30%留作卫生事业再发展基金。

  宁强县突破分级诊疗瓶颈,实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宁强县建立上下转诊机制,明确医共体内收治病种和上下转诊病种,将患者分流到乡镇、村两级,推动形成分级诊疗格局。 2018年底, 分院住院人数由36.1%提高到51.2%, 县域内就诊率达90.6%。 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医共体总院下派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下派医务人员在原待遇不变的基础上,享受下乡补助和所在分院绩效分配,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截至目前,医共体总院共选派22名骨干医师到分院担任支部书记或业务副院长,累计下派常驻医务人员200人次,建立名医工作室23个, 开展远程会诊260余例。

  宁强县突破基金监管难题,实现医保多方共享。医保提取风险基金、门诊费用及大病保险基金后,剩余基金按不低于95%包干预算给医共体总院管理使用。医共体总院按医保政策报销参合群众医疗费用,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 包干基金结余部分80%由总院分院、 村卫生室按91比例分配,主要用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稳定村医队伍、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健康管理,实现了医保部门、医务人员、患者多方受益。因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医疗费用,由医共体总院与医保部门按28比例进行分担。总院在医保经办、审核、监管过程中,审核所有病例,有效防范了不合理治疗,筑牢医保基金 “防火墙”。

  宁强县突破重治轻防现状,实现防治结合转变。宁强县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县、乡镇、村的医务人员共同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建立 “县指导、镇管理、村随访”的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就医指导、健康教育等服务。同时,建立了以医保基金为支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引导医务人员实现从 “被动实施健康服务”到 “主动做实做好健康管理”转变。(来源:201949日《中国人口报》第3版)

 

主办单位: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29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6-2626709 (办公室)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20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