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人口报》就汉中市医养结合工作刊发专版文章
2024-03-22 09:58
来源: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访问量:
打印

  近期,《中国人口报》记者在汉中进行了深度采访,文章《汉中,争取再树一面旗帜》在3月20日《中国人口报》头版、四版刊发。现予以转载。



汉中,争取再树一面旗帜
本报记者/严少卫  张晓东


  汉中地处秦岭、巴山之间,因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在此起源,故此得名。近年来,这座“南方最北,北方最南”的陕南城市,又刷了一波存在感:在汉中市近320万常住人口中,老年人达81万,占 25.48%,在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中老龄化程度最高。
  面对早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汉中当地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经过全市上下接续奋进,“自己给自己的未来办事”正成为汉中上下的共识。正如该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弦所说,曾经,汉中在人口工作方面是多年的先进;而今,汉中还要探索新时期人口工作的“四个强化”新模式,争取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再树一面旗帜。
  农村社区建立了照料中心
  雨水过后,正月未出。汽车行驶在勉县乡间的水泥路上,路两边成片的油菜花正星点绽放。放眼望去,不时有人或扛着锄头、或蹲在田间打理着自家的农田。稍微留意,不难发现,这些庄稼人大多已不再年轻,他们已经或即将满60岁,算得上是“老年人”了。
  近日,记者来到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采访。周家山镇留旗营社区是勉县一个由5个村落、2800多名常住人口组成的农村社区。从2015年至今,社区建成了1处日间照料中心和4处活动室,为社区里1032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着医养、就餐等服务。
  在日间照料中心,记者看到,村里的工人正趁着农闲加紧改造老年助餐食堂“。以前食堂环境一般,改造后卫生条件更好了,能同时容纳八九十人就餐。”
  留旗营社区居委会主任刘敏说,食堂每天提供早中两餐,每餐根据荤素不同收费三至五元,一个月下来两三百元就能基本解决老人吃饭问题。利用场地租赁、林业种植等集体产业,社区一年的收入有三四十万元 。为此,社区每个月还为485名7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20元餐券,一年的花费有10多万元,“加上请工人、水电费等每年15万元左右的投入,中心基本能维持正常运行。”刘敏说。
  这方面,政府也没有缺位。近两年,当地民政部门每年还会给留旗营社区三四万元补贴,社会上每年也有不定额的捐赠。
  “现在条件好了,吃穿不愁了,要是能把健康管好了,就更好了。”曾在原留旗营村当过妇女主任的付秋娥和几位离任村干部凭借着群众的信任和在村中的威望,在社区自发成立了老年协会,定期组织大家开展各类活动。
  “组织活动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为了让村里老人们积极参加活动,付秋娥经常利用发放餐券的机会向他们宣传康养知识,并根据大家的喜好和健康状况组织大家锻炼。为此,她还把在短视频上学来的健身操教给大家。“每次组织活动前都要看好天气,避开农忙时节。”她说,现在社区的舞蹈队已增加到50来人,还经常到县里演出。
  医疗机构办起了医养中心
  2014年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工作,2019年开设医养中心,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的医养结合工作推进得不算晚。记者下午来到该院医养中心时,护理人员正陪着房间里的老人做着拍打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医养中心主任杨娟告诉记者,中心150张床位早就住满,预约入住的人数也排到了3月份。此前,学院搬至新校区后,学生宿舍楼等一批硬件设施便闲置了下来。经过改造,这里新增了90来张床位“。很快就会投用。”杨娟说。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徐晓鹃告诉记者,她曾带领团队探索长护险在汉中的落地,该院也是汉中第一家实施长护险的单位“。有了长护险,入住医养中心的老人每个月可以节约1500元,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徐晓鹃说。
  当被问及医养中心能不能留得住人时,徐晓鹃颇有底气地答道,医养中心成立至今还没有人提出过辞职,“大家累是累了些,但在薪酬制度、职称晋升等方面,医院会对中心的职工有一定倾斜”。据了解,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可以培养上千名医养结合人才。“我们的后备人才储备充足。”徐晓鹃说。
  徐晓鹃告诉记者,入住医养中心的老人多多少少有点慢性病,如果医疗水平跟不上,吸引力就会下降不少。在她看来,医疗资源的配合度决定了医养结合的深度,而医疗机构办医养中心有着天然优势,院校的附属医院办医养中心优势更大,医疗护理人员在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服务也更为专业。
  国外名校博士毕业、在汉中挂职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的费菲,正在汉中积极推广缓和医疗理念。她认为,缓和医疗可以从生命意义与人的尊严角度更好地诠释医疗的价值内涵。
  无独有偶,勉县红十字医院是一家民营二级综合医院,遵循的是医康养一体化发展模式,医养双方独立运行,三栋楼呈品字形排列。2020年投用的勉县阳光老年公寓位于医院左边,迈进公寓大门,一楼大厅屏幕上显示着公寓内公共区域的监控。这里的负责人介绍,
  公寓现有150余名老人入住,目前的运营情况“还可以”。根据测算,老年公寓要达到收支平衡,入住的人数要达到两百人左右“。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毕竟投入运营才三四年。”这位负责人说。
  社会资本盘活了养老中心
  毗邻汉中市中心医院龙岗院区的美康熙苑老年公寓是一家由汉中市城投集团控股51%的混合制国企。入住这里的老人主要是退休的公务员、老师、医生以及厂矿职工。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入住美康熙苑的老人不少都有基础疾病,不小心跌个跟头或者一次普通感冒,都可能给老人带来严重后果。“我们对老人的急救问题很看重。”张勇说,美康熙苑与汉中市中心医院龙岗院区建了个专用连廊,“遇到紧急状况,不用出门就可以完成绿色转运 ”。现在, 他 一直担心 ,因工作繁杂、工资不高等因素,每年流失率超过30%的照护师怎么才能留下来。对于未来,张勇的设想是,让美康熙苑从重资产投入向轻资产服务转型,不断积累摸索经验后再推广到其他地方。
  作为一家园林旅居式养老机构,汉中东方老年公寓建在秦巴山区的一处2A旅游景点,距汉中城区约20多分钟车程。刚下车,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国家级2A 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陕西省5星党支部……各种各样的牌匾挂满了老年公寓大门外整整四面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周末、节假日,这里就聚满了本地游学的学生 、外地旅居的游客。“学生们在这里可以陪老人聊聊天,帮他们打扫打扫卫生。”汉中东方老年公寓负责人刘兴元认为,与学生志愿者的持续互动,既能给老人带来更多心理慰藉,也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
  囿于自己父母养老的困惑,来自浙江温州的“60 后”老板看中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 在汉中招商引资政策下,瞅准机会建了30余排秦巴风格的平房。刘兴元介绍,汉中东方老年公寓主要在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营养膳食、文化娱乐、心理情感5个方面做好精准护理。
  最近,汉中东方老年公寓还在谋划二期工程建设,“不动产权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已经办完手续,设计方案出来后拿到工程建设许可证就能开工了”。刘兴元说,争取今年把这里打造成集康、养、游、研、学于一体的基地,“聚集了更多人气,产业就旺起来了”。

  【记者手记】
  百花齐放的汉中凭什么“好”
  在汉中一天半的采访中,记者走访了6家医养结合机构。他们中,有医院办、村里自发办,还有城投集团办、社会资本办。这些医养结合机构大多在2015年左右开建 ,2018年前后投用 。可以说 ,经过七八年摸索,汉中的医养结合工作正呈现着方兴未艾、百花齐放的局面。其间,记者一再思考,在一个2023年GDP只有1937亿 元 ,当地人一再表示“我们这不发达”的地市,汉中的医养结合工作凭什么做得好、是先进。
  思来想去,不难发现,汉中医养结合工作的“好”首先缘于政府层面高位推动。汉中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弦说,汉中的人口老龄化比全国早来了几年,政府层面也很快意识到老龄工作是为了每个人未来的幸福,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的时候。随即,在“组织领导”上下功夫,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汉中市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其次 ,汉中医养结合工作的“好”还缘于本地企业家的情怀。记者发现,一些从当地走出去、闯出来的企业家,在地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及优越自然环境驱动下,开始回到家乡,投身医养结合事业。不可否认,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部分汉中医养结合机构的营收仍处于收支紧平衡状态。面对记者只靠情怀能否持续的疑问,他们的回答很相似 ,
  服务做好了,口碑就有了,人家认你了,路才能越走越宽。大概,东方老年公寓正门入口处挂满四面墙的牌匾就是答案。
  采访中,记者从不同采访对象的言行中也发现,“自己给自己的未来办事”的理念正自上而下形成共识。正如原留旗营村70岁的退休村支书杨汉兴说的,有些地方比我们有钱,但他们的为老服务可能做得没那么好,“也许是心还没往一处想”。
  接下来,有着在当地政府、民政部门工作履历的张弦的想法是,进一步利用政府、社会闲置资产,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比如,鼓励乡镇卫生院拓展养老服务,尝试在社会层面提供适合老年人的送餐服务等。当然,种种设想,还有待时间进一步检验。

主办单位: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29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6-2626709 (办公室)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20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