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费菲一行赴镇巴县中医院,就该院缓和医疗病区运行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深入该院4楼康养中心,实地察看了中心康复室、康乐室等区域,对中心运营四年来的努力工作表示肯定。在2楼缓和医疗病区,实地察看了病区护士站、“六全”服务文化墙、谈心室等病区环境布局、设施配置以及患者诊疗服务流程,与医护人员交流,详细询问了病区运行以来收治病种、服务模式、团队建设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走进患者病房,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诊疗方案及服务体验,“这里的医生护士不仅帮老人减轻了痛苦,还每天陪我们聊天疏解压力,这种‘治病更治心’的服务太需要了。”家属的真诚反馈让调研组对病区的人文关怀工作给予肯定。
在座谈会上,调研组认真听取了镇巴县缓和医疗病区运营以来的情况汇报。据介绍,该病区先后投资90余万元,引进了20张全自动电动护理床等多种功能齐全的适老化设施设备。自6月19日正式运营,已累计服务患者13名。通过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缓和医疗模式,为血液病、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癌症晚期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终末期患者提供中西医特色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终末期的核心作用特色优势,运用安宁疗护理念精心照护,在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支持下,通过“六全照护模式”以解决身体、心理、社会、精神等层面的系列人文关怀慰藉及安宁疗护服务理念,实实在在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症状以及家属的身心压力。部分患者身心症状均得到较好的缓解,为2名生命末期患者提供“善终服务”以及对家属的“哀伤辅导”,让患者有尊严的离世,让家属心灵得到慰藉。汇报中,还就基层缓和医疗面临的人才短缺、医保支付政策衔接等问题提出建议。
调研组指出,缓和医疗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彰显医疗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桥头堡”,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诊疗方案,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享受到有温度的医疗服务。镇巴县中医院缓和医疗病区,是目前陕南地区首家县级正式运营的缓和医疗病区,作为汉中市首批规范化、专业化的缓和医疗试点机构,医院要充分发挥康养中心积累的照护经验,培养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建立符合缓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工作制度及规范流程,探索实施以健康管理、养老、医疗、康复、照护、临终关怀“六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构建“西医止痛、中医调理、人文关怀”的特色服务体系,让更多终末期患者享有有尊严、有质量的生命终期服务,努力打造缓和医疗服务镇巴路径。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